toppic

林怀民 | 一个知道如何在舞蹈中安顿生命的人

  • 作者:FashionThink着想
  • 发布时间:2022-04-28 20:43:22

青山耸翠,行舟绿水,

一方稻禾,悠然生长。

稻田里四季流转。

古老恒河,平静安详,

河沙世界,流浪者众。

镜花水月,皆为虚妄。


此等景象不是摄影作品,不是绘画作品亦不是高山流水的音乐作品。是林怀民和他的“云门舞集”所演绎的舞蹈。


林怀民,他是插画家几米笔下的“幸运儿”,是蔡康永口中“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缺货清单”,是余秋雨那份“被当今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东方艺术家单”上最前面的几个名字之一。

他用40多年成就了他的国——云门舞集。


"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

据《吕氏春秋》记载,

“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

它起始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只是早已失传。


1973年,林怀民借用这个名字,创办云门舞集。打小就喜欢舞蹈的林怀民,下定了决心从中国自己的文化出发,编排自己的舞蹈,“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他的灵感来自楚辞诗经、来自《红楼梦》,也来自太极和文化“云门”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林怀民不会跳舞,却懂得艺术和生命。此后四十多年间,由他编舞的《九歌》、《水月》等舞蹈创造了现代舞的传奇。云门舞作丰富精良,众多舞作因受欢迎,一再搬演,成为台湾社会两三代人的共同记忆。云门舞集长年海外巡演,是国际重要艺术节的常客,以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舞技,获得各国观众与舞评家的热烈赞赏,被誉为「世界一流现代舞团」。

九歌(1993年)

水月(1998年)


古典文学、民间故事、社会现象,“云门舞集”呈现的舞作异常丰富。但在林怀民看来,早期的作品太热闹。直到他去了印度。


1994年夏天,林怀民带着一本《悉达多》,飞往印度菩提伽耶。。他不是一个徒,不进寺庙,不懂仪轨,读《》像读小说一般。但这一次印度之行改变了他。

行草(2001年)

流浪者之歌(2011年)


林怀民在后来的采访中回忆起来,每天在印度街头上演的生离死别,恒河水里飘荡的骨灰、残尸,虔诚的信徒掬起“圣水”仰头吞下,桩桩件件都让他惊悸、感动。他在菩提树下静坐,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宁静。回到台湾后,他编了一个舞蹈——《流浪者之歌》。他要求舞者学习静坐,潜入内心幽静的世界里。在正式的演出中,三吨稻米被运到舞台上,金黄一片,犹如恒河。一个僧人在台上90分钟,谷泉洗礼,岿然不动。流浪者翻滚、跳跃、旋转,一心求道,虔诚而艰难。最后的最后,散乱的稻米被画成一个圆,生命终归圆满。

稻禾(2013年)


林怀民说,「稻禾」不走写实路线,他以泥土,花粉,榖实,风,水,火这些自然界的因素为题起舞,诉说稻米的生命周期,也委婉喻示人生。“看生命的轮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林怀民惊喜后却产生了疑惑,顿悟到生命的本质是相同的,无论是稻禾,还是人。


创办“云门舞集”四十多年,林怀民的编舞作品不过寥寥20余部。每一部却都能给人带来深思和感动。被问及如何在舞蹈中安顿生命时,他说:“《》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想演员的动作发生的时候,它就像是那个真正唯一拥有的奇妙的当下,我们好像是在编导梦想的人。”



内容来源:无用

以梦为马,编导梦想

但实现梦想就要像林怀民老师一样行动起来

来链尚·2018中国服装论坛吧~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小编上大学时由于隔壁就是舞蹈系。所以经常听到的都是对林怀民老师的崇拜。无关舞技,能编排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舞蹈,这大概才是真的“灵魂舞者”了。今天的推送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多多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多多点赞转发~当然也十分、非常、热烈欢迎打赏一下给小编加餐。谢谢大家~明天见~

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加入链尚·2018中国服装论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