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分钟”的音乐由总设计孟可带领团队三位年轻作曲家吕埕平、吕亮、吉鹏共同完成。其中的吕亮正是咱丹东人。3月1日,记者对话吕亮,了解了他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经历,听他讲述了“北京8分钟”背后的“音乐故事”。
经历:凭《琅琊榜》获最佳电视剧音乐
记者: 你是如何跟音乐结缘的?
吕亮:我是1982年出生的,童年就读于大孤山西街小学,1996年考入辽宁省艺术学校,喜欢音乐是受妈妈的影响。我妈妈爱唱歌,而且音乐记忆能力好,小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妈妈的歌声。上世纪90年代初,孙承礼老师和李成林老师在大孤山办了一个乐器培训班,我报名跟笙专业老师李成林学习笙演奏,从此开始了音乐道路。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作曲的?
吕亮:2002年我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刚进大学时就接触作曲了。先是受周围作曲朋友的影响,慢慢的自己也找了作曲老师开始学习。完成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叫《离离原上草》的电影,那是一部讲述草原情感的胶片电影。
记者:你的创作以影视剧为主,是有意走这一路线还是水到渠成?
吕亮:现在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进行影视配乐工作。因为我很喜欢画面影像,也爱去捕捉画面的情感瞬间,有时候画面和音乐结合会产生想象不到的化学反应,很奇妙!应该是水到渠成吧。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为《琅琊榜》《伪装者》《外科风云》等热门电视剧作曲的?能讲讲这些作品的诞生过程吗?
吕亮:《琅琊榜》应该早一些,在2014年11月,《伪装者》在2015年5月,《外科风云》在2016年11月,三部作品三种不同的风格,分别是权谋、谍战、医疗,跨度很大,基本是三个方向,需要花功夫研究了解各种音乐风格,创作周期一般在大半年左右,最不好抓的就是每段配乐和画面结合的准确性,如果不合适,画面与音乐结合就是两层皮的感觉,很难受。
记者:电影和电视剧配乐有什么不同呢?
吕亮:电影音乐要求和画面结合得严丝合缝,每一个关键点都要有音乐配合推动。受时长限制,音乐非常紧凑、合拍。而电视剧音乐篇幅比较长,一集一集的播出,在音乐卡着画面的节奏下,很多情绪音乐可以反复出现利用,因为每条音乐代表的情绪会从一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最后。而电影音乐是根据剧情不断出现推进,重复性低一些。
记者:你曾以《琅琊榜》获得2017华韵杯中国影视音乐优秀艺术奖最佳电视剧音乐,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吕亮:这是影视专业评定的一个奖项。《琅琊榜》是当时最热点的剧,关注度很高。整体制作水准很精良,形成行业里的一个制作标杆。音乐是为剧情服务,剧情与音乐又相互加分,也容易被大家记住和关注。这是我的老师作曲家孟可先生和我一起去领的奖,现场音乐界的前辈云集,我非常激动!
记者:《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和《琅琊榜》的音乐风格有很大区别。
吕亮:《琅琊榜》剧情偏重权谋、复仇,悲情氛围浓重。《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则倾向于亲情、父子情、兄弟情、家国家天下的情怀。配乐的侧重点不同,方向也不同,但还要保持一个相同的音乐脉络。
记者:你在舞剧、话剧方面也有所涉猎,包括《中国梦》宣传片作曲和CCTV《星光大道》logo音乐作曲,作品中最满意的是哪一部?
吕亮:最新的作品是《中国梦》。这是国家正能量的一个宣传片的配乐。当时编配的时候很激动。
创作 :曾为家乡写过一首歌
记者:您的音乐风格是什么?灵感来源于哪里?
吕亮:我的音乐风格偏向于豪迈大气。音乐的创作状态不是坐下来就能创作,其实很多时候是前期进行大量思考、设计才能去创作,也有卡壳的时候,内心很煎熬。灵感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我的理解应该是平时大量的音乐积累与外界事物不经意的刺激感悟的结合。有时是一气呵成,有时很艰难。目前最满意的是《琅琊榜》的配乐,也倾尽了大量的心血。
记者:近期您所制作的作品是什么? 您最期待和什么类型的作品合作?
吕亮:近期正创作新的电视剧配乐,是赵丽颖主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很期待像《琅琊榜》这种有史诗感又有大情感的作品。
记者:您最欣赏的作曲家是哪位? 从事影视配乐工作,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或者能力?
吕亮:最欣赏的作曲家是我的老师作曲家孟可先生。他现在每天仍然在研究世界上各种类型音乐,非常勤奋。影视配乐的基本素质是脑海里要有大量储存,尤其是各种情绪的储存。要对画面有敏锐的捕捉感,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画面所要表达的内涵。
记者:除了音乐制作工作之外,您还有什么爱好?
吕亮: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闲暇的时间也很少。除了工作,每天最大的乐趣是陪女儿一起玩。她还小,感觉应和她多玩玩,等她大了就不愿意和我玩了。
记者:写过描写故乡的歌曲吗?未来是否有音乐合作?
吕亮:给大孤山的风景地写过一首《神奇的古韵街》,也给丹东当地的很多作曲家编过很多歌曲,我也很乐于为家乡的音乐事业做出贡献。
冬奥:音乐创作展现中国发展
记者:张艺谋导演在音乐方面有怎样的要求?
吕亮:去年10月份就开始音乐创作了,直到今年过年前才截止,历经5个月左右。张艺谋导演对音乐的要求极高,要与国际接轨并突出中国特色。期间修改达到几十次,几乎隔几天就要修改一次。
记者: 创作时有怎样的理念?
吕亮:这次的创作理念是要突出中国现在的面貌,展现大国情怀,展现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悠久文化,这次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前沿技术。因此音乐创意要有现代感、炫酷感、时尚感,映射现在中国的活力。这些特点融合在音乐里就要面临各种因素的体现与转化。比如电子感的音乐如何与传统古典音乐的转换,让人听觉上感觉舒服自然不突兀,音乐有明显的段落变化而又显得痕迹很轻,大家都在不断地尝试。
记者:您参加这次音乐创作的收获是什么?
吕亮:孟可老师带领我们音乐团队参与了这次世界盛事,对我们这些年轻的音乐工作者日后的道路影响深远。我也从这次参与中体会到各部门的努力与不易,成功的背后是大家努力的成果。
责任编辑│魏丹阳 编辑│李佳泽
记者│海宁
©丹东日报社